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世赛基地 > 赛训动态

关注起来!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官方微信、微博账号开通啦!

...

2023年省级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计划公示

...

【名师出高徒】——站在世赛舞台上的安徽园艺师

...

“我为世赛添光彩”景观设计大赛评审结果公示

2017年9月1日,由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安徽省教育厅联合主办,黄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协办,黄山学院、第44届世赛园艺项目中国集训基地承办的“我为世赛添光彩”景观设计竞赛评审活动在黄山润一生态园圆满结束。 由安徽农业大学教授、安徽省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黄成林担任评审专家组组长。由来自上海市园林设计总院规划所、上海市园林设计总院景观所、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总院、合肥市市政设计研究总院等单位的5名专家组成初评专家组;由澳大利亚专家Michae Blasch、世赛园艺项目副首席专家 Raili Laas、爱沙尼亚专家Kati Veski 、芬兰专家 Thomas Vasenius、英国专家 Simon Abbott、中国台北专家陈春木、园艺项目中国专家李夺组成终评专家组。 各组均采取盲评的方法对所有提交的作品进行评审。初评专家组从组委会收到的58幅作品中评选出28幅入围作品,终评专家组再从初评专家组提交的28幅作品中遴选出本科生组及研究生组的金、银、铜奖及优胜奖。 现将获奖名单进行公示,公示期自2017年9月4日至2017年9月 10日 16 时止。如有异议,请与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端玲联系,联系电话0551-62623670 附件:“我为世赛添光彩”景观设计大赛获奖公示表               “我为世赛添光彩”景观设计大赛组委会                       2017年9月4日 ...

 园艺景观设计竞赛实施方案

经上级批准,现正式公布园艺景观设计竞赛实施方案。 一、竞赛宗旨和主题 竞赛旨在激发广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风景园林及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学习和交流机会,搭建自我展示的平台。竞赛以“我为世界技能大赛添光彩”为主题,本着“低碳、绿色、生态、环保”的理念,设计构思一座开放式的园林生态小花园。 二、举办单位 主办单位: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安徽省教育厅 承办单位:黄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协办单位:黄山学院、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园艺项目中国集训基地 三、竞赛组织 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安徽省选拔活动组委会的领导下,黄山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牵头成立园艺景观设计竞赛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竞赛办公室、竞赛评审委员会、竞赛赛务组和竞赛监督组。 (一)竞赛领导小组 组 长:陈立青 黄山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局长 副组长:黄成林 安徽农业大学教授、安徽省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 吕顺清 黄山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教授 组 员:赵昌恒 第44届世赛园艺项目中国专家组组长、黄山学院副教授 朱爱青 黄山学院园林教研室主任、讲师 领导小组负责竞赛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统筹工作。 (二)领导小组办公室 主 任:朱爱青 (兼) 副主任:周京辉 黄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职业能力 建设科科长 成 员:马 涛 黄山学院      马 平 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园艺项目中国集训基地      黄海燕 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园艺项目中国集训基地 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整个竞赛的策划、组织、评判工作。 (三)竞赛评审委员会 竞赛评审委员会由相关专业院校的专家教授、著名设计机构专家、著名设计师及部分国家和地区世界技能大赛园艺项目首席专家组成,负责参赛作品评选工作。 (四)竞赛赛务组 竞赛赛务组由黄山学院和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共同组建,赛务组设在黄山学院,负责竞赛活动的宣传发动、制定竞赛规则、参赛选手守则等竞赛管理技术文件;负责选手报名、资格审查和竞赛奖励计分;负责竞赛的组织实施工作,包括作品整理、赛场安排等工作。 (五)竞赛监督组 竞赛监督组直属竞赛领导小组管理,由3位领导小组成员和2位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组成,负责整个竞赛过程的监督工作。 四、参赛对象和报名方法 (一)参赛对象 安徽省各类院校全日制在校学习风景园林、园林、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含2017年本科毕业已经被各高校正式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归为研究生组)均可报名参加该项竞赛活动,欢迎跨学科组合报名参赛。 竞赛设研究生组、本科组、高职高专组三个组别,各组别报名组数不得少于10组,报名总组数不少于30组。若研究生组、高职高专组报名人数不足10组,则并入本科组评审,若报名总组数少于30组则取消本项比赛。 (二)报名方法 所有参赛选手,需登陆主办单位指定网站(http://www.xnryst.com)下载《参赛报名登记表》及《作品版权声明表》,填写完整后提交给竞赛指定邮箱ahyysjds@163.com ,报名信息公示并核对后,视为报名成功。 报名联系电话:0559-2675525 朱爱青13855915369 马 涛13685594428 黄海燕13956269979 (三)报名截止时间 2017年7月31日 五、竞赛内容 根据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园艺项目组委会提供的材料、工具清单(近期公布)及本次竞赛的设计主题及考评要求,参照比赛场地梯形平面尺寸5m*6m*6.5m(高),充分利用地形、植物、水体、园林建(构)筑物等构景要素,设计一处开放式园林生态小花园,体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设计风格。设计方案内容需考虑参加世赛的两位选手组合能在22小时内完成施工。 待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园艺项目组委会公布材料、工具清单、考核的主题及内容后由领导小组办公室以“补充文件”的形式将设计要求分别通知报名选手。 报名选手可登陆承办单位网站(http://www.xnryst.com),浏览历届世赛园艺项目试题。 六、参赛要求 (一)参赛方式 1.参赛者以个人或团体形式参加; 2.每队选手不得超过3人,可跨系、跨年级组队。 (二)作品内容要求     1.参赛作品属于模拟世界技能大赛园艺项目场地设计类别,要求主题鲜明突出,设计构思有创新性;     2.参赛作品要求按照“艺术性和功能性相结合”的原则科学规划,合理设计,提倡传统与时尚相结合的创作风格;     3.参赛作品须为作者原创,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 (三)作品形式要求: 参赛作品设计分为展览用图、评审用图及出版用图3种形式,其中展览用图、评审用图为展板形式,详见下表。 (四)作品编号规则 为保证本次竞赛评审工作能够公平、有序且高效进行,领导小组办公室将为每个参赛作品设置作品编号,编号规则如下: 1.组别:分“研究生组”、“本科组”和“高职组”。 “研究生组”以Y表示;“本科组”以B表示;“高职组”以G表示。 2.编号组成:由"组别"+"ID"+"序号"。 3.ID:学校报名参赛后,领导小组办公室分配ID号给参赛学校,作为参赛校的唯一标识。ID为五位数字组成。 4、序号: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提交作品时间先后顺序,依次从001开始。 5.作品编号举例说明,如:参赛校的ID为51101,组别为本科组,提交10组作品。学生参赛作品分别以“B+51101+ 001”至“B+51101+ 010”命名。    (五)作品报送要求 请参赛选手在指定时间内(详见时间安排)将电子版作品(包括展览用图、评审用图及出版用图)打包发送至竞赛指定电子邮箱: ahyysjds@163.com,文件命名为“姓名(组长)+学校+院系+专业(组别:指高职高专组、本科组或研究生组)”, 如:张三+黄山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园林(研究生组)”。(注意:主办单位将无偿使用本稿件出版作品集,若在版权方面有其他诉求,请在报送作品时作出明确说明) 联系人:朱爱青  马平           联系电话:0559-2675525        朱爱青 13855915369      马平 13955956664 七、评选标准及评选流程 (一)评选标准 设计作品必须符合世赛园艺项目的考评要求;符合现代社会的审美趋势;体现传统与现代、文化与艺术的融合;属于原创作品。标准要点如下: 1.突显本次竞赛活动的主题; 2.展示提案创意与构想; 3.设计手法的合理运用; 4.功能、布局结构等设计内容合理; 5.图面表达规范、美观; 6.整体图面表现效果。 (二)评选流程  1.初评:征稿结束后,评委会在竞赛主办单位的监督下采取盲评的方法对作品进行入围评选,入围作品数量占投稿总数的50%。 3.终评:竞赛领导小组组织世界技能大赛园艺项目部分国家和地区的首席专家组成终评小组对初评入围的作品进行网上盲评,最终根据终评小组的评审意见,从入围名单中确定最终获奖名单。 八、时间安排 (一)作品征集:竞赛领导小组公布实施方案后(同时公布“材料清单”,同步在网站上发布材料清单),请参赛选手在补充文件公布后的15天(截止时间8月30日)内提交参赛作品。            (二)作品评审:提交作品后15天内完成初审和终审。     (三)结果公布:终审结果出来后一周内公布结果。 九、有关要求 (一)为保证竞赛的公平、公正,本次竞赛特别邀请风景园林行业专家及世赛园艺项目各国首席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 (二)本次竞赛全程将由竞赛领导小组监督执行,最大力度地保证比赛的公平公正。 (三)参选作品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要求。 (四)参赛方案所有内容均须原创,不得包含任何侵犯第三方知识产权的行为。如发生侵权行为,主办单位不承担由此引发的任何连带责任。 (五)所有参赛作品的知识产权归主办单位所有,且可以无偿使用本稿件出版作品集,也可在专题网站及官方网站无偿展播。 (六)不退还报送的资料,严禁一稿多投,请参赛同学自行留底。 (七)本次竞赛的最终解释权属于主办单位。 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园艺项目中国集训基地         2017年8月14日 附件1:材料清单 附件2:竞赛设计用图格式-展板用图、评审用图 ...

关于“我为世界技能大赛添光彩”景观设计竞赛报名情况的公示

各高校参赛队: 自公开发布“我为世界技能大赛添光彩”景观设计竞赛通知以来,得到了各高校师生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截止2017年7月31日,经各高校参赛队核对报名情况后,报名汇总情况如下: 1、共有12所高校报名参赛(其中本科院校11所,高等职业学院1所); 2、共91个设计组(其中本科组71组,研究生17组,高职3组); 3、报名总人数224人(其中本科177人,研究生38人,高职9人)。 联系人:黄女士 联系电话:0559-2675525              第44届世赛园艺项目中国集训基地                          景观设计竞赛办公室                              2017年8月1日 附件:景观设计竞赛报名汇总公示表 ...

关于“我为世界技能大赛添光彩”景观设计竞赛报名情况核对通知

各高校参赛队:     现将各院校参赛队报名情况进行公示,请以学校为单位进行核对。如有问题请于2017年7月31日下午5时前把相关信息发送至报名邮箱ahyysjds@163.com,联系电话:0559-2675525 ,联系人:黄女士。                                     第44届世赛园艺项目中国集训基地                              景观设计竞赛办公室                              2017年7月26日 附件:景观设计竞赛报名汇总公示表 ...

关于“我为世界技能大赛添光彩”景观设计竞赛的通知

各市、省直管县教育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高等院校: 为全力备战第44届、45届世界技能大赛园艺项目选拔赛,选拔优秀的模拟场地景观设计方案,给我国世赛园艺项目参赛选手提供专业的训练素材,同时鼓励和激发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由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和安徽省教育厅联合举办“我为世界技能大赛添光彩”景观设计竞赛(以下简称“竞赛”)。本次竞赛具体工作由“黄山学院”和“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园艺项目中国集训基地”联合承办,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报名条件及时间:。 1.参赛对象:安徽省高等院校(含高职院校)全日制在校学习风景园林、园林、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相关专业的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均可以报名参加该项竞赛活动,欢迎跨学科组合报名参赛。 2.报名方法:所有参赛选手,需登陆主办方指定网站(http://www.xnryst.com“技能大赛”栏目下载“参赛报名登记表”(附件一)及“作品版权声明表”(附件二),填写完整后加盖单位公章,文件扫描后提交大赛指定邮箱:ahyysjds@163.com 报名联系电话:0559-2675525 ;朱爱青 13855915369、马涛 13685594428、赵昌恒13705591633。 园艺设计微信群二维码:7月21日前有效   3.报名日期:截止时间2017年7月25日(以邮件提交的时间计算) 二、竞赛内容     根据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园艺项目组委会提供的材料、工具清单(预计2017年7月25日左右可提供)及本次竞赛的设计主题及考评要求,参照比赛场地梯形尺寸5m*6m*6.5m(高),充分利用地形、植物、水体、园林建、构筑物等构景要素,设计一处开放式园林生态小花园,体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设计风格。设计方案内容需考虑参加世赛的两位选手组合能在22小时内完成施工。 待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园艺项目组委会公布材料、工具清单、考核的主题及内容后由竞赛组委会以“设计要求”补充文件的形式分别通知报名选手。 报名选手可登陆举办方网站(http://www.xnryst.com),“技能大赛”栏目下载历届世赛园艺项目试题。 三、参赛要求 1.参赛方式:参赛者以个人或团体形式参加;每队人数不得超过3人,可跨系、跨年级组队。 2.作品内容要求:    (1)大赛作品属于模拟世界技能大赛园艺项目场地设计类别,要求主题鲜明突出,设计构思有创新性;    (2)大赛作品按照“艺术性和功能性相结合”原则科学规划,合理设计,提倡传统与时尚相结合的创作风格;    (3)参赛作品须为作者原创,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 3.作品形式要求: 参赛作品设计分为展览用图、评审用图及出版用图3种形式,其中展览用图、评审用图为展板形式。详见下表。 用途 图像大小(宽×高) 分辨率 格式 图 面 要 求 展览用图 900mm×1200mm 150 DPI CMYK 参赛者根据组委会提供的设计模板自行设计,图面文字不超过300字,大小不超过20M,超过将不被接受,作为参赛者责任,需要保证最终图像清晰。图面注明作品名称、主创设计师、项目团队成员姓名及所在院校、指导老师等相关信息。 评审用图 900mm×1200mm 150 DPI JPG 参赛者根据组委会提供的设计模板自行设计,图面文字不超过300字,大小不超过20M,超过将不被接受,作为参赛者责任,需要保证最终图像清晰。图面不允许留有除作品名称以外的任何相关信息,否则视为放弃。 出版用图 A3图幅 300 DPI JPG 作品内容包括设计说明、分析图、平面图、立面图、效果图、施工图等。 四、 作品报送要求: 请于2017年8月15日(确认选手收到组委会关于“设计要求”的补充文件后15天)前将电子版作品(包括展览用图、评审用图及出版用图)打包发送至电子邮箱: ahyysjds@163.com,文件命名为“姓名(组长)+学校+院系+专业”, 如:张三+黄山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园林”。(注意:主办单位将无偿使用本稿件出版作品集,若在版权方面有其他诉求,请在报送作品时提出明确说明。) 五、评选标准及评选流程 1.评选标准 设计作品必须符合世赛园艺项目的考评要求;符合现代社会的审美趋势;体现传统与现代、文化与艺术的融合;属于原创作品。标准要点如下: (1)突显本次竞赛活动的主题 (2)展示提案创意与构想 (3)设计手法的合理运用 (4)功能、布局结构等设计内容的合理性 (5)图面表达的规范和美观性 (6)整体图面表现效果。 2.评选流程 (1)采用专家评选的方式:各专业院校的专家教授、著名设计机构专家、著名设计师及世界部分国家世赛首席专家组成。 (2)初评:征稿结束后,大赛组委会将组织专家评委组进行作品入围评选,对入围作品进行评审、点评,初评后再根据评委团评审和推荐结果确定入围名单。 (3)终评:组委会组织部分国家世赛园艺项目首席专家(已确定邀请的专家有Raili Laas(世赛园艺项目副首席专家、爱沙尼亚园艺项目首席专家)、Thomas Vasenius(芬兰园艺项目首席专家)、Maria Gantioler(意大利园艺项目首席专家)、陈春木(台湾园艺项目首席专家、黄成林(安徽农业大学教授 博导)、赵昌恒(第44届世赛园艺项目中国专家组组长)、伍全根(第44届世赛园艺项目中国专家组成员 教练组组长);风景园林行业专家和各专业院校的专家教授组成终评小组,根据评委团推荐意见,从入围名单中确定最终奖项名单。    奖项设置等事宜按省人社厅、省教育厅发布的正式文件执行。 六、竞赛声明 1.为保证大赛的公平、公正,本次大赛由组委会特别邀请风景园林行业专家及相关高校院系专业教授组成评审委员会。 2.本次大赛全程将由组委会监督执行,最大力度地保证比赛的公平公正。 3.参选作品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要求。 4.参赛方案所有内容均须原创,不得包含任何侵犯第三方知识产权的行为。如发生侵权行为,主办单位不承担由此引发的任何连带责任。 5.所有参赛作品的知识产权归主办方所有,且可以无偿使用本稿件出版作品集,也可在专题网站及官方网站无偿展播。 6.不退还报送的资料,严禁一稿多投,请参赛同学自行留底。 7.本次大赛的最终解释权属于主办单位所有。    以上通知内容如与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发布的正式文件不一致,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园艺项目中国集训基地                 “我为世界技能大赛添光彩”景观设计竞赛办公室                               2017年7月14日 附件一、附件二 ...

“我为世界技能大赛添光彩”景观设计竞赛报名表

报名表 展览用图模板样式 评审用图模板样式 ...

历届世界技能大赛设计图纸

历届世赛园艺项目图纸.zip ...

第44届世赛园艺项目中国集训基地——安徽润一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基地简介 安徽润一景观工程有限公司创立于2012年9月。位于休宁县东临溪镇,距黄山市中心城区五公里。 2013年1月取得三级园林施工企业资质,2014年8月取得安徽省环境工程乙级专项设计证书和环境污染治理乙级总承包资质,2014年10月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2015年公司与华南设计集团(具备园林规划、市政等甲级设计资质)上海分公司合作成立黄山办事处。是一家集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施工,生态防护工程,绿化养护管理、专业技术咨询、室内植物租赁、园艺材料供应,园区经营,优质农产品开发、销售于一体的多元化、专业化、特色化的集团公司。 摄影/《职业》杂志记者 杨生文       ...

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参赛集训工作指导意见

(人社厅函〔2016〕46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国务院有关部门、有关行业组织和集团公司人事劳动保障工作机构: 为做好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参赛集训工作,我部研究制定了《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参赛集训工作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 请各有关地区、行业部门(集团公司)按照要求,抓紧成立集训工作组织实施机构,科学制定集训工作方案和集训工作计划,认真组织实施集训工作。要加强对集训基地、技术指导专家、翻译、教练和集训选手的管理,提高集训工作管理水平,严格控制集训各关键环节,确保公平公正选拔出最优秀选手代表我国参加2017年10月在阿联酋阿布扎比举办的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如在集训工作中遇到问题,请及时与我部职业能力建设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联系。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 张雷、刘新昌 (010)84208446、84207446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 杜智成、李克 (010)84661351、84661077、84661070(传真) E-mail:worldskills_cn@163.com               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参赛集训工作指导意见   为做好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参赛集训工作,确保集训工作质量,全力备战2017年10月在阿联酋阿布扎比举办的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第一部分 总体要求   一、集训工作主要目标。按照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相关竞赛规则和技术文件要求,科学组织选手集训,有针对性地培养并提高选手参赛水平,选拔各项目1名(1队)最优秀选手参加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并力争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同时,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形成一整套科学系统的集训方法,以赛促训、以赛促教,并以此带动我国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创新发展。 二、集训工作组织领导。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组委会(以下简称中国组委会,设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对集训工作实施统一领导。承担集训工作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地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行业组织、集团公司,以下简称行业)人事劳动保障工作机构(以下简称集训主管部门)负责具体组织管理工作。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以下简称集训基地),承担集训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各项目技术指导专家组(以下简称专家组)按照中国组委会要求,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商集训基地及其主管部门,制定集训工作方案并落实集训工作。 三、集训工作基本原则。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集训工作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公平公正原则。集训基地及其主管部门、专家组等所有参与集训工作的单位和人员,要牢固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意识,公平、公正开展选手的集训和选拔。在集训工作中,要将可利用的人力、物力资源充分用在每位选手身上;在考核选拔中,要严格按照程序,执行考核纪律,确保公平、公正选拔出最优秀的选手。 (二)国际标准原则。以历届世界技能大赛相关竞赛规则和技术文件,特别是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各项目技术描述、竞赛试题、评判标准和竞赛规则等为依据,制定集训工作方案,高标准、严要求组织开展集训工作。 (三)科学训练原则。集训过程中,坚持严格训练与科学训练并举、技术标准与竞赛规则并重、定点训练与外出走训并行、技术团队与选手并肩,全面提高选手综合素质。根据世界技能大赛要求,科学合理安排集训时间、内容和形式,在加强选手技术技能训练的同时,对选手意志品质、体能、心理素质、语言交流、自控能力等进行全方位训练,特别是遵守竞赛规则意识的培养。同时,根据参赛项目、选手特点和集训工作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训练。 (四)协作配合原则。在中国组委会统一领导下,集训主管部门、集训基地、技术指导专家组、选手及其所在单位等,要发挥各自优势,分工负责、落实责任,相互配合,确保各项目集训工作协调、高效运转,特别是多集训基地项目更要加强协调配合,共同做好集训工作。 (五)加强交流原则。集训过程中,要积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方式,加强国际、地区间,以及专家、选手间的合作与交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实现集训工作与世界技能大赛各项目技术发展动态接轨,并与比赛实际充分结合。 四、集训工作时间安排。各项目应在本指导意见印发后,尽快启动集训工作。2017年1月底前,完成首次选手选拔考核;2017年4月底前,完成第二次选手选拔考核;2017年7月15日前,完成最终参赛选手的选拔考核。   第二部分 集训工作组织   五、中国组委会。负责对集训工作实施统一领导。中国组委会下设秘书处、技术支持组等机构。中国组委会秘书处设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负责集训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组织管理。中国组委会技术支持组设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负责集训工作的技术指导。 六、集训主管部门。集训基地所在地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或行业人事劳动保障工作机构)作为集训主管部门,按照中国组委会的统一要求,承担对本地区(行业)所辖集训基地和集训工作的组织与监督管理工作,提供集训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支持,协调和解决集训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为集训基地正常运转创造良好外部环境和条件。 对于多集训基地项目,其牵头集训基地(人社部函〔2016〕271号文件中各项目集训基地排名第一位的)的集训主管部门负责本项目集训工作的统筹管理和综合协调,可视情况与其他集训基地所在地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成立联合工作机构或建立会商机制,审定集训工作总体方案和选拔考核方案后组织实施,并报中国组委会备案。 集训主管部门应安排专人作为联络员,承担与中国组委会秘书处的工作沟通、联络任务。 七、集训基地。负责对所承担项目集训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和管理;为开展集训工作提供必需的保障和支持,包括集训设备、技术保障,以及与集训相关的各项安全、后勤保障;对集训工作进行日常管理,向集训主管部门及中国组委会汇报集训工作情况;在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主管部门支持下,按照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技术标准和要求,加强集训基地建设。 对于多集训基地项目,其牵头集训基地在联合工作机构领导下或按照会商意见,负责本项目集训基地间的沟通协调、集训工作的具体实施,其他集训基地按照集训工作总体方案开展相应工作。 八、专家组。负责集训相关技术工作。 (一)基本构成。专家组一般由3名技术指导专家(以下简称专家)、1名翻译和1个教练组构成。特殊情况下,可适量增加专家。专家组成员须明确分工、落实责任。 (二)人员产生。专家组长由中国组委会依据《世界技能大赛参赛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条件,遴选确定。 其他专家和教练人选由专家组长商集训基地提名,经本人所在地区(行业)主管部门同意,由中国组委会遴选确定。 翻译人选由专家组长、集训基地共同推荐,经本人所在地区(行业)主管部门同意,由中国组委会遴选确定。 中国组委会与专家组成员签署《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参赛集训工作承诺书》(详见附件1),并对专家组成员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三)工作职责。专家组按照中国组委会要求,在集训基地的日常组织管理下,开展集训技术工作。 1.专家组长。负责与集训基地协商组建专家组;研究世界技能大赛各项技术要求,提出集训工作基本思路;商集训基地,组织专家组成员制定集训工作方案;与集训基地沟通、协调集训工作方案的技术保障方面问题;组织安排集训具体工作;及时与集训基地沟通集训情况、研究解决集训问题,及时向集训主管部门和中国组委会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和反映存在问题。 2.专家。按照专家组长要求,参与制定集训工作方案;根据集训工作方案和专家组长安排,负责集训的咨询指导或具体技术指导工作;发现集训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向专家组长报告。 3.翻译。负责协助专家组长进行集训的日常对外交流工作;翻译与世界技能大赛相关的各种外文资料,在集训及对外交流活动中承担翻译和联络工作。根据项目特点和实际需要,对选手进行日常生活用语和专业用语方面的培训。世界技能组织抽签改变翻译所负责的项目后,翻译应与新负责项目的专家组、集训基地加强沟通和磨合。 4.教练组。设教练组长1名(可由专家兼任)、教练员若干名(一般不超过3名)。教练组长按照集训工作方案要求具体组织选手训练;及时向专家组反映训练中的技术问题,对集训工作方案提出调整意见和建议;协助集训基地做好选手的各项安全保障工作。教练根据集训工作方案和教练组长的安排对选手进行训练;及时发现集训中存在的技术和安全保障方面的问题,向教练组长反映并提出解决意见建议。 九、选手所在单位。集训期间,选手所在单位通过与专家组、集训基地协商,可派遣相关人员参与相关工作,尽全力为选手集训提供便利,发挥对集训全过程的监督作用。   第三部分 集训训练工作   十、集训工作方案制定。集训训练工作分日常训练和强化训练两个阶段。日常训练是指自集训工作启动,到确定最终参赛选手阶段性考核之前的训练;强化训练是指确定参赛选手的阶段性考核之后,到出国参赛之前的训练。 在集训启动前,牵头集训基地会同专家组长及其他集训基地(非多集训基地项目由集训基地会同专家组长)共同协商制定集训工作方案(方案模板详见附件2),明确各参与方职责及集训工作(训练和阶段性考核)总体安排,报联合工作机构审定或会商确定(非多集训基地项目报集训主管部门审定)并公布。该方案最迟在集训启动后30日内报中国组委会备案。 集训工作方案要重点明确以下内容: (一)训练目标。即专家组和选手通过集训各阶段工作,所要实现的技术技能、综合素质、参赛能力、参赛成绩等方面的预设目标。训练目标包括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总体目标应在各阶段目标基础上实现。 (二)各方职责。即参与集训工作的各方职责分工及责任人等。 (三)时间和内容安排。即日常训练的时间及内容安排;集训中阶段性考核时间及基本内容安排;强化训练的时间及内容安排。 (四)训练方法安排。即日常训练、强化训练阶段的组织形式及训练过程中所采取的基本方法等。 (五)阶段性考核方案。(见十六条) 根据集训工作方案,各项目还应制定详细、具体的训练工作方案和阶段性考核方案,并以此为依据组织开展各阶段工作。 十一、训练内容。训练内容是集训工作的核心,应结合项目特点合理安排,充分体现科学训练的基本原则。 各项目除按照世界技能大赛技术文件和本项目训练工作方案要求进行相应的技能训练外,还应对选手进行世界技能大赛竞赛规则的培训,以及心理、体能等方面的训练。具体训练内容,可根据各项目实际安排。其中,日常训练和强化训练阶段训练重点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技术技能训练。按照世界技能大赛本项目技术文件等要求,结合本项目技术技能基本要求,对选手进行针对性的技能训练和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辅导,促使其达到各阶段技能训练目标。 (二)综合素质训练。 1.强化规则意识。将竞赛规则、操作规范、安全健康等融入训练和阶段性考核中,使之成为选手工作习惯和必须遵守的要求。 2.加强心理训练。中国组委会将安排心理训练支持团队(名单详见附件3)对有需要的项目开展心理培训,提供心理咨询、测评和心理疏导等。 3.加强应变能力训练。各项目在训练过程中,还应结合本项目技术文件和世界技能大赛竞赛规则,对选手进行各类突发事件应变能力方面的训练。包括设备、设施、环境改变,工具、材料及试题等临时变化,以及其他方面突发情况应变能力的训练。同时,注意加强选手抗压能力及技能水平稳定性的训练(应变能力训练表参见附件4)。 4.加强选手自我管理能力训练。专家组应注意发挥选手的主观能动性,倾听并吸收选手意见,共同确定训练目标,研究解决训练中的问题。鼓励选手主动思考,培养选手按照集训工作方案,参与制定部分具体训练计划,规划时间,检查、管理训练工具和设备,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5.加强体能训练。专家组根据项目特点和选手自身情况,科学合理制定体能训练计划,提高选手体能,满足参赛要求。 (三)强化训练阶段重点。强化训练阶段,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技能冲刺训练。充分吸收世界技能大赛最新公布的试题、评判标准,以及设施、设备清单、竞赛规则等内容,对选手进行针对性训练。专家组会同集训基地要创造条件,使选手尽早熟悉比赛设施、设备的性能、操作规程和竞赛规则。 2.综合适应训练。充分了解比赛地气候特点、生活饮食和风俗习惯,以及时差和公共安全等情况,并在赛前组织适应性训练。 3.团队磨合训练。专家组长、翻译和选手要加强团队磨合训练,强化团队意识,增进相互了解,提高团队参赛协同配合能力。 十二、训练要求。专家组在训练环节要达到以下要求: (一)结合自身实际确定训练总体目标,明确体现在集训工作方案中,并分析实现目标的优势和问题。已参加过世界技能大赛的项目,力争参赛成绩有所提高。新参赛项目,力争取得优胜奖或优胜奖以上成绩。 (二)将总体目标细化、分解到训练环节的各具体过程中,形成具体的、可操作的目标并予以实现。同时,使选手清晰了解各阶段的目标要求。 (三)合理安排训练节奏、训练内容和训练形式。 (四)在专家组长带领下,尽快形成集训工作团队,帮助选手尽快适应集训生活、训练节奏,使其产生团队归属感。 (五)了解掌握每个选手的技能及综合素质特点,针对其特点和基本素质情况,制定相应的训练目标和方法。 (六)教练组长根据本项目实际,安排教练在每天训练结束后,及时填写选手集训日志,并让选手在日志中填写每天训练的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使其认识不足并改进提高。训练过程中,也可根据项目特点安排相应测验,并将成绩记录在当天的集训日志中,但不计入阶段性选拔考核成绩。 (七)教练在日常训练中,要按照本项目世界技能大赛技术标准,以及阶段性训练方案的要求,针对每位选手特点,进行补充性、提高性训练。在训练中,要注意培养选手良好的职业规范和遵守规则意识,及时纠正选手违反竞赛规则、操作规范和安全要求的行为。同时,要听取选手在集训中提出的建议,并及时向教练组长反映。 (八)为保证实现训练目标,专家组长应有不少于集训工作1/4的时间在集训现场指导选手训练,并应根据训练各阶段工作的需要,各有侧重、合理安排。其他专家组成员应根据专家组长安排,到集训现场工作。 十三、训练形式。训练可采取集中与分散训练相结合、异地走训等灵活多样的形式组织开展。既可按照训练方案要求,将训练任务安排给每位选手,由其在本单位按照要求训练,专家组定期检查训练结果,也可将选手统一安排在集训基地进行集中训练,还可以选择有条件的企业、单位作为训练点,开展异地走训,增强选手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对于多集训基地的项目,要统筹发挥好各集训基地的作用。   第四部分 集训阶段性考核   十四、考核阶段划分。初次入围集训选手在5人(队)以下(含5人)的项目,一般可安排两个阶段的阶段性考核。第一阶段考核后,按成绩排序保留2名(队)选手继续参加集训。第二阶段为确定最终参赛选手的考核。 初次入围集训选手超过5人(队)的项目,一般可安排三个阶段的阶段性考核。第一阶段考核后,按成绩排序保留一半选手继续参加集训;第二阶段考核后,按成绩保留2名(队)选手继续参加集训;第三阶段为确定参赛选手的考核。 十五、阶段性考核工作机构。由集训主管部门(或牵头集训主管部门)组织成立阶段性考核工作机构(含办公室、裁判组、保障组、监督仲裁组),负责阶段性考核工作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公平公正开展阶段性考核工作。 (一)考核办公室。承担阶段性考核的组织实施、日常管理、沟通协调等工作。 (二)裁判组。专家组长按照公平、公正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专家以及等额安排选手选派单位专家(教练)共同组成裁判组,负责阶段性考核裁判工作。也可根据工作需要,请第三方专家参与裁判工作,但须事先经参与阶段性考核工作各方同意。中国组委会将在部分项目试点安排第三方专家参与裁判工作。考务工作可由裁判组承担或在确保公平、公正的前提下,由保障组承担。 (三)保障组。集训基地或其他阶段性考核承办单位安排相关技术人员和后勤人员组成保障组,为考核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后勤保障。 (四)监督仲裁组。由阶段性考核承办地区(行业)集训主管部门负责技能竞赛或纪检监察人员牵头,专家组长、选手选派地区(行业)领队共同组成,对阶段性考核全过程实施监督,对相关争议进行仲裁。领队由选手选派地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或行业人事劳动保障工作机构)负责技能竞赛工作的人员担任。 在阶段性考核过程中,中国组委会将组成考核巡查组,赴考核地进行监督检查。同时,鼓励有条件的集训主管部门邀请其他地区(行业)在训练或阶段性考核期间观摩,相互交流学习,接受公众监督。 十六、阶段性考核组织工作方案。阶段性考核组织工作方案(以下简称阶段性考核方案)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一)考核工作机构组成及责任分工; (二)本项目集训考核阶段划分及考核轮次安排; (三)各阶段考核大致时间、地点安排; (四)各阶段考核命题方式(含各阶段技术工作文件公布时间、试题确定方式等); (五)裁判组构成(含是否有第三方裁判); (六)考核成绩构成(各模块、轮次及各阶段成绩汇总方式); (七)考核规则、违规处理及其他公平公正要求; (八)技术点评。 考核规则参照世界技能大赛竞赛规则相关要求和《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竞赛技术规则》基本要求制定。各阶段考核还应明确具体的考核纪律以及对相关问题的处理措施。 阶段性考核方案要征求各参与方,特别是选手所在单位意见。阶段性考核方案一经公布,原则上不得进行修改。确需修改的,需再次征得各参与方同意,并报中国组委会备案。根据此方案,各项目在每次阶段性考核前,须制定详细技术文件,并提前2周公布。 十七、阶段性考核实施。 (一)各阶段考核技术文件。即本阶段考核的具体实施方案(含具体安全健康要求及竞赛规则,本阶段考核具体的裁判人员名单,设施、设备安排及清单、试题和评判标准及评分流程、加试办法等内容)。专家组长应按照阶段性考核方案和世界技能大赛各项目已公布的最新技术文件(考核时尚未公布技术文件的项目,可按照往届世界技能大赛技术文件,并结合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命题思路)要求组织编制。各阶段考核技术文件最迟不晚于考前2周公布。各阶段考核试题要随技术文件一并公布,考前可对试题进行不超过30%的内容修改,并参照本项目世赛最终试题确定的时间和程序,由专家组长主持会议,经裁判组全体讨论确定最终考题。确实不能提前公开的试题,应不晚于考前2周向选手公布考核基本思路,并由专家组长组织专家命制。保密命题应参照本项目世界技能大赛技术文件规定的方法和程序,结合国内保密工作管理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保密工作程序,确保阶段性考核的公平和公正。中国组委会根据部分项目具体集训安排和实际条件,试行第三方专家参与命题工作。 (二)考核地点。阶段性考核原则上安排在集训基地进行。多集训基地项目可安排各集训基地轮流承担或安排在无选手参训的第三方集训基地进行。考核具体地点应在每阶段考核技术文件中予以明确。 中国组委会统一安排的集中阶段性考核地点另定。 (三)考核内容及成绩构成。阶段性考核内容以技能考核为主,并体现世界技能大赛竞赛规则及安全健康相关内容。每阶段的阶段性考核可以一次完成,也可安排若干轮次进行,但必须提前在阶段性考核方案中明确。 选手各模块(部分)分数之和构成本次考核成绩,如阶段性考核为一次完成,本次考核成绩即为本阶段考核最终成绩;如本阶段的阶段性考核为分轮次进行,则由专家组确定各轮次考试成绩的权重,相加后作为本阶段考核最终成绩。选手各阶段考核成绩构成安排,应事先在阶段性考核方案中明确。考核成绩如出现并列,应通过加试或按模块权重优先级等现场处理方式确定选手排名先后,加试试题及规则或模块的优先级应在阶段性考核方案中确定。选手日常训练成绩不得计入阶段性考核成绩之中。 (四)裁判工作要求。阶段性考核的裁判及成绩评定工作,应在专家组长带领下,本着公平、公正原则,由裁判组实施。 1.为保证比赛公平、公正,专家组长作为阶段性考核裁判长,应严格把握相关评判标准。 2.专家组长及选手选派地区(行业)的裁判,应按照阶段性考核技术文件要求,采取回避原则开展裁判工作。 3.考核纪律。裁判组任何成员在阶段性考核时无故不到场,视为自动放弃考核工作资格;有营私舞弊行为的,一经查实,将取消其考核工作资格,并向其所在单位通报。如为专家,则按程序取消其专家资格。选手及其他相关人员如出现违规问题,按本项目阶段性考核的竞赛规则处理。 (五)监督检查。监督仲裁组要对考核的全过程实施监督,接受相关申诉并进行仲裁。各项目阶段性考核地应采取相应措施(如安装摄像头,实施24小时监控等),对阶段性考核实施全程监控。 (六)成绩公布。各项目阶段性考核成绩经裁判组审核无异议的,由裁判组全体成员(或专家组长作为考核工作组代表)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选手集训选拔考核成绩表(见附件5)上签字后,由专家组长当场向选手宣布考核成绩。 (七)技术点评。每次选拔考核结束后,专家组长要组织本阶段参加考核的全体选手和有关人员进行技术点评和成绩分析。全面分析本次考核工作技术准备、组织实施情况和存在问题,听取意见建议,对下阶段训练工作进行完善。技术点评的基本要点如下: 1.考核目的。本次考核模块(任务)的构成,各模块之间比重以及各模块安排的主要目的。 2.成绩分析。总体成绩状况与分析,每位选手成绩状况与分析,特别是目前成绩水平与前期选手技术水平的比较分析。 3.存在问题。考核过程中反映出的训练安排、选手自身存在的问题等。 4.下一步安排。结合上述三点,特别是存在的问题,明确下一阶段训练重点、难点以及相关问题的改进措施。 阶段性考核结束后,技术点评报告由专家组长签字,与《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选手集训阶段性考核成绩表》一并报中国组委会技术支持组。   第五部分 其他工作   十八、监督检查与争议处理 (一)集训期间,中国组委会秘书处、技术支持组将派员巡视和检查各项目集训工作,了解和处理集训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中国组委会技术支持组设立邮箱(worldskills_cn@163.com),随时接受各方对集训工作情况反映。 (二)阶段性考核期间,如发生争议,可按以下程序处理: 1.阶段性考核期间,选手及其他相关人员如发现考核过程中存在问题,可由选手或其所在地区(行业)裁判及时向专家组长反映,专家组长应及时处理并给予答复。如发现专家组长存在问题,可由领队直接向监督仲裁组书面反映。 2.选手及其他相关人员对专家组长的处理结果有异议的,可通过领队向监督仲裁组书面反映并举证。监督仲裁组经调查,属于技术问题的,可要求专家组长组织裁判复核,形成处理意见。属于违背公平、公正原则的,由监督仲裁组直接处理,并将处理意见报阶段性考核工作机构和中国组委会。 3.选手及其他相关人员对监督仲裁组的处理结果仍有异议的,可由领队在本次阶段性考核结束前,书面向中国组委会提出申诉,由中国组委会做出最终处理决定。 4.观摩人员应按阶段性考核相关规定,文明有序观赛。如对选手成绩造成影响,应由专家组长组织裁判研究提出处理意见,并报考核工作机构和中国组委会考核巡查组。 阶段性考核期间出现的所有问题和争议,各方应通过正当渠道并按程序反映和申诉,不得擅自通过网络等方式传播、扩散。 十九、对外交流。集训工作特别是阶段性考核要尽可能与对外交流活动相结合。中国组委会鼓励各项目发挥各自优势,采取多渠道、多方式开展对外交流活动。同时,也将组织国际比赛或帮助各项目集训基地联系对外交流事宜,帮助专家、翻译、教练和选手更好的学习借鉴国际经验,熟悉和掌握世界技能大赛相关技术要求,促进技能水平的提高。 二十、经费与保障。各集训主管部门要与同级财政部门加强沟通和协调,加大对集训工作的支持力度和资金投入。各集训基地要积极争取主管部门支持,吸引社会各界赞助,多渠道筹措集训经费。可参照《世界技能大赛参赛管理暂行办法》,按照财务管理的规定,合理制定资金支出计划和范围,建立资金收支台账,加强资金使用和管理。 二十一、宣传工作。各有关单位要广泛动员和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围绕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参赛集训工作开展新闻宣传。要结合实际,采取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通过技能交流、技能展示、新闻发布、专题采访、公益广告、宣传海报、访谈、官方微博微信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宣传活动。 二十二、资料整理。专家组要在专家组长带领下,在集训过程中搜集和整理国内外相关技术资料。翻译要在集训初期尽快承担起资料翻译任务。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结束3周内,各项目专家组长应将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技术工作文件中文版、集训期间所制定的全套集训工作文件(含各阶段训练安排及考核技术工作文件等),一并报中国组委会技术支持组。 附件:1.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参赛集训工作承诺书 2.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集训工作方案(参考模板) 3.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集训心理训练支持团队名单 4.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集训应变能力模拟训练表(通用部分) 5.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选手集训阶段性考核成绩表(样表) 点击下载附件1: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参赛集训工作承诺书 点击下载附件2: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集训工作方案(参考模板) 点击下载附件3: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集训心理训练支持团队名单 点击下载附件4: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集训应变能力模拟训练表(通用部分) 点击下载附件5: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选手集训阶段性考核成绩表(样表)     ...

省人社厅表彰奖励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入选国家集训队选手

2016年12月8日省人社厅在肥召开表彰大会,表彰奖励我省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园艺等4个项目7名入选国家集训队选手。这是我省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历届以来人选项目、入选人数最多的一次。 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主任白鸿志、副主任马军、 省人社厅职业能力建设处副处长陈德宝出席表彰会 表彰会会场 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园艺项目中国集训基地主任 赵昌恒大会发言 园艺项目全国选拔赛第一名沈丰发言 为鼓励7名选手及所在单位继续努力,取得更大成绩,引导全社会重视高技能人才培养,积极参加各类技能竞赛活动。省人社厅颁发《关于表彰奖励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入选国家集训队选手等人员及有关单位的通知》,决定对7名入选国家队的选手及所在单位予以表彰: 一、授予沈丰等7名选手“第七届全省职业技能大赛优秀选手”荣誉称号,颁发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国家职业资格二级),给予每人1万元奖励。 (一)  园艺项目4人: 沈    丰  黄山学院(全国选拔赛第一名) 刘书洋  黄山职业技术学院(全国选拔赛第一名) 孙    伟  黄山学院(全国选拔赛第二名) 汪仕洋  黄山学院(全国选拔赛第二名) (二)  精细木工项目1人 徐长军  休宁第一高级职业中学(全国选拔赛第五名) (三)  网络系统管理项目1人 梁   浩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全国选拔赛第八名) (四)  CAD机械设计项目1人 黄炜田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全国选拔赛第九名) 二、授予伍全根等7名教练“第七届全省职业技能大赛优秀教练”荣誉称号,给予每人1万元奖励。 (一)  园艺项目4人: 伍全根  黄山学院 姚勇强  黄山职业技术学院 马   涛   黄山学院 刘   嘉   安徽润一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二)  精细木工项目1人 程天福  休宁第一高级职业中学 (三)  网络系统管理项目1人 郭  标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 (四)  CAD机械设计项目1人 陈   瑶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 三、授予马鞍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黄山学院、黄山职业技术学院、休宁第一高级职业中学、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等6家单位“第七届全省职业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单位”荣誉称号,给予每家单位1万元奖励。 四、授予黄山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安徽润一景观工程有限公司“第七届全省职业技能大赛突出贡献单位”荣誉称号,分别给予1万元奖励。 《通知》要求,并希望受表彰单位和选手再接再厉,继续加强训练、提高技能素质,争取代表国家参加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为国争光。 ...

人社部举行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参赛集训工作动员会

11月21日,人社部在北京召开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参赛集训工作动员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组委会主任汤涛出席会议并讲话。 汤涛发表讲话 汤涛表示,我国积极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一是对展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成果,树立中国国家形象,扩大我国在国际职业技能领域的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二是对了解世界职业技能发展的前沿技术,学习借鉴国际职业教育培训先进经验,培养造就具有国际水平的高技能人才产生了良好促进作用;三是对推动有关部门、各级党委政府和行业企业、各类院校等重视加强技能人才工作,促进弘扬工匠精神,形成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时代风尚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 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授牌仪式 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技术指导专家聘任仪式 汤涛强调,各地要充分认识参与世赛工作的重要意义,精心组织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参赛集训工作。承担集训任务的地方人社部门、行业企业主管部门要把集训工作当成一项政治任务来对待,要把集训工作当成重点工作来抓,提高服务意识,对所管辖的集训基地定期进行巡查,发现问题,要及时予以解决。同时,要确保集训选拔公平公正,确保每一阶段选拔出最优秀选手进入下一阶段集训。 与会代表 据悉,2017年10月,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将在阿联酋阿布扎比举行,我国将组团拟参加45个项目的比赛。为全力备战这届大赛,人社部在全国分13个赛区组织开展了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全国共有30个省份、1035名选手参加,竞赛规模、参赛人数和竞技水平都成为历年之最。通过全国选拔赛,我国选拔出了388名入围集训选手。 ...

中国加入世界技能组织

2010年10月3日至10日,中国代表团一行6人赴牙买加首都金斯敦参加了世界技能组织召开的2010年世界技能组织大会(以下简称“大会”),大会于2010年10月7日表决通过中国正式加入世界技能组织。该组织最高级别的会议,各成员的官方代表、技术代表、观察员、行业伙伴参会。2010年大会由牙买加技能组织主办,共有约200名代表参会。 中国代表团成员之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副司长刘丹介绍说,牙买加政府对中国代表团的到来给予了热烈的欢迎和较高的礼遇。这次大会由全体会议、战略委员会会议 、技术委员会会议和领袖论坛四部分组成。全体会议分别于10月7日、8日和9日分三次举行,全体代表参加。全体会议于10月7日通过会议议程,正式接纳中国加入世界技能组织,中国成为该组织的第53个成员。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戴晓初作为中国在世界技能组织的官方代表在大会全体会议上发言,详细介绍了我国职业培训制度及职业技能竞赛的相关情况。 中国代表团感谢大会批准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代表中国正式加入世界技能组织(WSI)。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WSI的联系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经过双方多年来的共同努力,在各成员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终于加入了WSI。我们相信,中国加入WSI将促进中国职业培训和技能竞赛工作的发展,也必将为世界技能运动的发展增添活力。 下面,我愿意向各位代表简要介绍一下中国的职业培训和技能竞赛事业。 一、职业培训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总人口超过13亿,经济活动人口近8亿。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庞大的人口基数给中国的就业带来了巨大压力。加强职业能力建设,提高劳动者素质,是促进就业、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的一个重要手段。中国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就业技能培训、企业岗位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等各种类型的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和创业能力,加大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为保障劳动者享有接受职业培训的权利,促进职业培训的发展,中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职业培训政策法规体系,初步形成了以《劳动法》《职业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和《就业促进法》为基本法律,有关法规、规章相配套的职业培训法规政策体系框架。 目前,中国已基本形成由各类培训机构组成的多层次职业培训体系。截至2009年底,中国有技工学校3064所,学制在校生数达414万人,当年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达484万人次。此外,全国还有3000多家就业训练中心,2.1万多所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年培训量达到2000多万人次。同时,企业培训在国家职业培训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自1994年起,中国开始推动实施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大力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建立起由初级、中级、高级、技师和高级技师五个等级构成的国家职业资格体系。截至2009年底,中国技能劳动者总量约1.1亿人,其中高级技师85.4万人,技师423.5万人,高级工2122万人。 二、职业技能竞赛 中国的职业技能竞赛始于上世纪50年代,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近年来,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制定颁布了《国家职业技能竞赛技术规程》《国家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管理办法》《职业技能竞赛技术点评要点(试行)》《国家职业技能竞赛组织实施指南》等文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加强和规范了职业技能竞赛的组织管理工作。 中国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实行分级分类管理。竞赛活动分为国家、省和地市三级。国家级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又分为两类:跨行业、跨地区的竞赛活动为国家级一类竞赛;单一行业的竞赛活动为国家级二类竞赛。国家级一类竞赛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牵头;国家级二类竞赛由各行业相关机构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同组织。 从2004年开始,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开始将全国各级各类竞赛活动进行整合,组织开展“全国职业技能竞赛系列活动”。到2009年,全国共组织国家级一类竞赛活动23项,国家级二类竞赛活动121项,参与竞赛人员达到1000多万,涉及上百个竞赛工种。 作为WSI的成员,今后中国将积极参与本组织的活动,与各国成员一道为促进世界技能运动的发展而努力,实现“在全世界推动技能事业”的宗旨。 感谢大家的关注。   谈及此次牙买加会议的重要意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王晓初说,中国加入世界技能组织,参加世界技能竞赛,有利于我国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促进技能培训和开展技能竞赛的经验,推动国内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的开展,营造学习技能人才、尊重技能人才、争当技能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参加世界技能竞赛,可以构建同业技术交流国际平台,为我国优秀技能人才展示才华绝技、展现技能成果创造条件,对宣传我国高技能人才工作和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成果,扩大我国在职业培训领域的影响力,培养造就具有国际水平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

关于世界技能大赛

世界技能大赛由世界技能组织举办,被誉为“技能奥林匹克”,是世界技能组织成员展示和交流职业技能的重要平台。 截至2013年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比赛项目共分为6个大类,分别为结构与建筑技术、创意艺术和时尚、信息与通信技术、制造与工程技术、社会与个人服务、运输与物流,共计46个竞赛项目。大部分竞赛项目对参赛选手的年龄限制为22岁,制造团队挑战赛、机电一体化、信息网络布线和飞机维修四个有工作经验要求的综合性项目,选手年龄限制为25岁。 世界技能大赛的举办机制类似于奥运会,由世界技能组织成员申请并获批准之后,世界技能大赛在世界技能组织的指导下与主办方合作举办。第41届世界技能大赛于2011年10月在英国伦敦举办,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于2013年7月在德国莱比锡举办。第43届及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将分别于2015年8月和2017年在巴西的圣保罗和阿联酋的阿布扎比举办。 历届世界技能大赛以在欧洲举办为主。欧洲以外的地区,只在亚洲举办过4届,即第19届(1970年)日本东京、第32届(1993年)中国台北、第36届(2001年)韩国汉城、第39届(2007年)日本静冈县。 ...

历届世界技能大赛概述

世界技能大赛,每两年举办一次,号称技能领域的“奥林匹克”。 第41届世界技能大赛于2011年10月5日至8日在英国伦敦举办,我国第一次组团参赛,并取得了团体第二和焊接项目银牌的优异成绩。   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于2013年7月2日至7日在德国东部城市莱比锡(Leipzig, Germany)举行。 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于2015年8月10日至16日在巴西圣保罗(São Paulo, Brazil)举行。   历届大赛在以在欧洲举办为主。在欧洲以外的地区,只在亚洲举办过4届:第19届(1970年)在日本东京、第32届(1993年)在中国台北举办、第36届(2001年)在韩国汉城、第39届(2007年)在日本静冈县。  ...

关于世界技能组织

世界技能组织成立于1950年,其前身是“国际职业技能训练组织”(IVTO),由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发起,后更名为“世界技能组织”(WorldSkills International)。世界技能组织注册地为荷兰,截至2014年6月共有72个国家和地区成员。其宗旨是:通过成员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青年人和培训师职业技能水平的提升;通过举办世界技能大赛,在世界范围内宣传技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鼓励青年投身技能事业。该组织的主要活动为每年召开一次全体大会,每两年举办一次世界技能大赛。 世界技能组织的管理机构是全体大会(General Assembly)和执行局(Executive Board),常设委员会是战略委员会(Strategy Committee)和技术委员会(Technical Committee)。全体大会拥有最高权力,由该组织成员的行政代表和技术代表构成,每个成员拥有一票,由两名代表中任何一名代表投票。执行局由主席、副主席、常设委员会副会长和司库组成。执行局管理本组织的日常事务并向全体大会报告。战略委员会由行政代表组成,由负责战略事务的副主席主管,并由其召集会议。战略委员会对实施本组织目的和目标可能的战略和方式提出思考和行动。技术委员会由技术代表组成,由主管技术事务的副主席主管,并由其召集会议。技术委员会负责处理与竞赛相关的所有技术和组织事务。     ...

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参赛项目集训选手名单公布,388人入选!

一、飞机维修项目(5人) 叶钟盛    江西航空技师学院 刘  运    中航工业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彭  胜    中航工业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薛惠荣    中航工业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邹芳忆    江西航空技师学院 二、车身修理项目(11人) 丁志朋   上海市杨浦职业技术学校 龙金龙   上海市杨浦职业技术学校 邓  欣    日照市技师学院 雷卫生    云南交通技师学院 陈明魁    东风汽车公司高级技工学校 荆孝保    无锡交通技师学院 黄  涛    杭州技师学院 冯培源    郑州交通技师学院 郝士远    北京市汽车工业高级技工学校 陈科羽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杨山巍    上海市杨浦职业技术学校、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参赛备选选手  三、汽车技术项目(10人) 梅东建    杭州技师学院 周志鹏    杭州技师学院 陈果真    重庆市工贸高级技工学校 杨荣利    南京交通技师学院 王  祯    重庆五一高级技工学校 覃程林    广州市交通技师学院 石天洋    广州市交通技师学院 马才文    广西交通技师学院 王昌省    山东工程技师学院 杨文浩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四、汽车喷漆项目(9人) 蒋应成    杭州技师学院 胡  斌    杭州技师学院 李联保    上海市曹杨职业技术学校 连肖葵    江西省电子信息技师学院 李  超    北京市汽车工业高级技工学校 张国军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杨建中    云南交通技师学院 赵启明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陈嘉文    深圳市深业隆华丰田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 五、重型车辆维修项目(9人) 吴  杰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林亚霖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何梓健    广州交通技师学院 胡彦东   东风汽车公司高级技工学校 殷向宇   东风汽车公司高级技工学校 祁海铭    东风汽车公司高级技工学校 黄文山    广州交通技师学院 王兴宇    江苏徐州工程技师学院 熊圣勇    开封技师学院 六、砌筑项目(10人) 刘宇航    湖南长沙建筑工程学校 梁智滨    广州市建筑工程职业学校 章瑞波    湖南省建筑高级技工学校 洪  然    浙江建设技师学院 伍远州    德高(广州)建材有限公司 葛泽恒    浙江建设技师学院 高红利    湖南省建筑高级技工学校 叶节霖    浙江省三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高  适    烟台城乡建设学校 杨新钰    无锡汽车工程中等专业学校 七、家具制作项目(6人) 吴  忌    邢台技师学院 艾  希    邢台技师学院 刘详强    重庆市万州高级技工学校 耿金倩    邢台技师学院 刘学渊    广州市轻工高级技工学校 徐志威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 八、木工项目(6人) 徐  颜    邢台技师学院 曹  猛    邢台技师学院 曾思明    广州市轻工高级技工学校 傅泽勋    南通亚振东方家具有限公司 张宗强    重庆市万州高级技工学校 牛  帅    邢台技师学院 九、电气装置项目(10人) 董  辉    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 殷富文    南京中电熊猫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姜  海    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 任洪鑫    淄博市技师学院 刘纪昌    石家庄技师学院 周宇蓝    广州市技师学院 张泽朋    开封技师学院 虞吴智楠       宁波技师学院 肖星星    江西省电子信息技师学院 罗俊杰    成都市技师学院 十、精细木工项目(5人) 叶希珈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张嘉豪    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 陆梁宏    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 陈泽锟   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 徐长军    休宁第一高级职业中学 十一、园艺项目(8人) 沈  丰    黄山学院 刘书洋    黄山职业技术学院 孙  伟    黄山学院 汪仕洋    黄山学院 胡  涛    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 曾开敬    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 陈翔宇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毛沛东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十二、抹灰与隔墙系统项目(10人) 毕贞辉    烟台城乡建设学校 孙荟丰    烟台城乡建设学校 顾威烈    浙江建设技师学院 王传才    重庆市联合技工学校 林剑玉    重庆市联合技工学校 高宇宙    浙江建设技师学院 高  凡    烟台城乡建设学校 吴显涛    广州市建筑工程职业学校 温晨光    山西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陈  吉    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十三、管道与制暖项目(10人) 郑  科    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 杨应政    安吉县技工学校 周雄烽    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 石双河    重庆五一高级技工学校 吴双极         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张  浩    重庆五一高级技工学校 路财财    陕西建设技师学院 刘晓勇    陕西建设技师学院 李  波    西安开元电子实业有限公司 陈宇航    重庆五一高级技工学校 十四、制冷与空调项目(6人) 易嘉裕    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 吴之庆    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 陈伟峰    金华市技师学院 陈思井    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 杨晓辉    新疆兵团兴新职业技术学院 李佳兴    漳州第一职业中专学校 十五、瓷砖贴面项目(11人) 王崇杨    浙江建设技师学院 崔兆举    浙江建设技师学院 詹长顺    浙江省一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伍朝兴    重庆市联合技工学校 殷灿贤    德高(广州)建材有限公司 史晓峰    烟台城乡建设学校 曾士俊    德高(广州)建材有限公司 肖洪江    重庆市联合技工学校 蒲青松    重庆市联合技工学校 覃谋富    广州市建筑工程职业学校 李杭铖    浙江建设技师学院、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参赛备选选手 十六、数控铣项目(11人) 邱仔洋    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 杨登辉    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 杨海斌    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 邱洪辉    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冯佳辉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韩轩轩    海南省技师学院 陈佩源    中船澄西高级技工学校 张大成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 郑敬伟    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 杨静武    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 陈鑫鹏    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参赛备选选手 十七、数控车项目(11人) 陈智民    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 廖润彬    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 陈  龙    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陈景昆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杨兴韬    中船澄西高级技工学校 陈  顺    福建省龙岩华侨职业中专学校 郭广海    佛山市南海技师学院 王孝森    天津市机电工艺学院 范振豪    山东技师学院 张  军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 郭田军    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参赛备选选手 十八、建筑金属构造项目(10人) 周  语    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胥  涛    新疆安装高级技工学校 金洪昆    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黄世波   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郑江华    广州造船厂技工学校 马  杰    新疆安装高级技工学校 卞  涛    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刘  豪    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王观辉    广州造船厂技工学校 马星宇    新疆安装高级技工学校 十九、电子技术项目(10人) 曾伟业    广东省高级技工学校 成  冲    重庆机械电子高级技工学校 匡传富    广东省高级技工学校 梁  攀    重庆机械高级技工学校 庄超超    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丛明龙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邵斌宇    无锡技师学院 江学文    江西省电子信息技师学院 陆祖游    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 陈晓云    重庆机械电子高级技工学校 二十、工业控制项目(9人) 袁  强    山东工业技师学院 王  林    铁岭技师学院 施政伟    邢台技师学院 江俊程    东莞市技师学院 王  陈    湖北三峡技师学院 王金鑫    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 吴  昊    上海市高级技工学校 何柳炎    宁波技师学院 郭世豪   邢台技师学院 二十一、工业机械装调项目(6人) 蔡城杰    广东省高级技工学校 张广鸿   广东省高级技工学校 宋  彪    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 谭志远    云南省化工高级技工学校 张松仁    铁岭技师学院 邵洪延    大庆技师学院 二十二、制造团队挑战赛项目(13人) (一)产品设计方向(4人) 杨博文    西安市庆安集团有限公司 高雨楠    中航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汉中飞机分公司 喻明星    中航工业空空导弹研究院 赵奂强    中航工业空空导弹研究院 (二)数控加工方向(4人) 陈  军    中航工业金城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 李超红    广州市机电高级技工学校 詹志远    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 苗  彬    新乡技师学院 (三)综合制造方向(5人) 黄科峰    中航工业空空导弹研究院 刘培垌    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 李  勐    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技工学校 段世宇    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董  李    成都凯天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参赛备选选手 二十三、CAD机械设计项目(10人) 陈启佳    广州市技师学院 黄聪聪    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 林楚镇    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 徐雪彦    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 张成安    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 周  攀    陕西航天职工大学 邵思程    衢州中等专业学校 王卫东    江西省冶金技师学院 黄炜田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 付宏宇    黑龙江技师学院 二十四、机电一体化项目(12人) 代  洋    长安福特汽车股份公司 何  建    长安福特汽车股份公司 陈豪杰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黄昕晟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杨  创    湛江市高级技工学校 欧远雄    湛江市高级技工学校 谢  虎    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 殷成浩    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 惠佳晟    上海市大众工业学校 顾培杰    上海市大众工业学校 邓燚祯    广东省岭南工商第一技师学院、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参赛备选选手 叶子进    广东省岭南工商第一技师学院、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参赛备选选手 二十五、移动机器人项目(10人) 黄  皓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王  凯    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 郑棋元    云南技师学院 朱俊聪    云南技师学院 叶斌斌    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 麦家明    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 曾坚锋   广州市机电高级技工学校 梁灶容    广州市机电高级技工学校 刘人豪    南京技师学院 许俊麒    南京技师学院 二十六、塑料模具工程项目(9人) 卢森锐    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 张志斌    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 林钦彬    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 陈绵睿    海南省技师学院 王  毅    广东省技师学院 王孝隆    开封技师学院 黄伟聪    华南电力装备有限公司 符帅康    开封技师学院 周  飞    宁波技师学院 二十七、综合机械与自动化项目(7人) 郑玉辉   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 曾祥博    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 黄铭科   华南电力装备有限公司 胡增辉    金华市技师学院 覃宏弟    广西机电技师学院 杨大臣    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 唐培强    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参赛备选选手 二十八、原型制作项目(5人) 黄枫杰    广东省广州市技师学院 黄晓冲    广东省广州市技师学院 王建强    山东交通技师学院 朱森权    浙江省宁波技师学院 周华振    上海市大众工业学校 二十九、焊接项目(10人) 宁显海    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李正国    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付  磊    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肖  林    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杨  建    成都市技师学院 苏呷尔沙       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高上强    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赵脯菠   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方晨阳    华星钢构股份有限公司 顾丰波   中船澄西高级技工学校 三十、信息网络布线项目(9人) 梁嘉伟    天津市电子信息高级技术学校 王永钎    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 林致君    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 李  兆    河北经济管理学校 赵彦达    天津市电子信息高级技术学校 李  铭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赵志浩    嘉兴技师学院 谢林源    无锡技师学院 蔡高弟    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参赛备选选手 三十一、网络系统管理项目(9人) 肖  威    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 钟志锐    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 梁建明    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 罗小杰    海南省技师学院 张  雄    海南省技师学院 陈  浩    嘉兴技师学院 刘世杰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梁  浩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 邹  强    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参赛备选选手 三十二、商务软件解决方案项目(9人) 杜  润    邢台技师学院 张俊营    邢台技师学院 莫宏智    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 钟宏程   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 张贤德   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 王  龙    上海商学院 沈嘉俊    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 韩希鹏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 李  毅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 三十三、印刷媒体技术项目(6人) 姜  南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 朱修泉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 单体宝    山东工业技师学院 杨慧芳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 陈弘森    深圳技师学院 闫姚磊    上海铁路印刷有限公司 三十四、网站设计项目(9人) 时志伟   上海信息技术学校 孔元元    上海电机学院 黄英杰    清远市技师学院 贺  成    杭州轻工技师学院 陈胜祥    南通工贸技师学院 赖鹏涛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 黎志强    江西省电子信息技师学院 王  卓    北京市新媒体技师学院 吴梓铭    广州工贸技师学院、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参赛备选选手 三十五、时装技术项目(11人) 全小兰    浙江省平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李浩栋    广州市白云工商技师学院 胡  萍    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 孟如意    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 刘  琦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杨  蕊    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 李亦琦    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 沈莹莹    浙江省平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温彩云    广州市白云工商技师学院 张慧雅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张  霞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参赛备选选手 三十六、花艺项目(10人) 潘沈涵    上海市城市建设工程学校 徐  薇    湖北园林工程技术学校 吴文霖    湖北园林工程技术学校 蒋孟良    上海市城市建设工程学校 陆多佳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陈文婷    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 王晓婷    厦门技师学院 肖  璐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王  萍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朱思雨    杭州第一技师学院 三十七、平面设计技术项目(10人) 方悦芝   深圳技师学院 方少玲    深圳技师学院 颜佳敏    深圳技师学院 陈维维   深圳技师学院 吴凯琪    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 段念媛    北京市新媒体技师学院 朱怡雯    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 王晨旭    北京市新媒体技师学院 武  澜    邢台技师学院 曹凯萍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三十八、珠宝加工项目(7人) 胡  凡    深圳技师学院 吴  娅    广州南华工贸技工学校 钟海敏    深圳丰艺珠宝首饰有限公司 柯翠清    广州南华工贸技工学校 卢永贤    广州南华工贸技工学校 张荣涛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 洪书瑶    江苏省福麟珠宝首饰有限公司 三十九、烘焙项目(9人) 蔡叶昭    王森国际咖啡西点西餐学院 丁玲玲    重庆市商务高级技工学校 陈孟利   上海市贸易学校 张陈辰    上海市现代食品职业技能培训中心 胡陈燚    重庆市旅游学校 龚  鑫    王森国际咖啡西点西餐学院 黎慧君    东莞市技师学院 周  冰    重庆市商务高级技工学校 张璐倩   北京轻工技师学院 四十、美容项目(10人) 王  琦    重庆科技学院 梁英英    重庆科技学院 冯前荣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胡冉冉    杭州市拱墅区职业高级中学 潘琳娜    湖北海峡蒙妮坦职业培训学校 夏雨欣    南京玄武中等专业学校 黄玉如    南京玄武中等专业学校 蒋  静    杭州市拱墅区职业高级中学 郑美燕    广东省轻工业高级技工学校 宋幸运    湖北海峡蒙妮坦职业培训学校 四十一、糖艺/西点制作项目(7人) 周  哲    王森国际咖啡西点西餐学院 吕浩然    王森国际咖啡西点西餐学院 刘福焕    上海乐甜餐饮有限公司 陈浇琳    中山市技师学院 赵紫婵    北京轻工技师学院 王  松    上海市现代食品职业技能培训中心 陈  浩    上海市现代食品职业技能培训中心 四十二、烹饪项目(7人) 阎  晗    宁波市鄞州区古林职业高级中学 曲  笛    山东省城市服务技术学院 王立健    北京市劲松职业高级中学 李健宏    昆明高级技工学校 邓紫苏    武汉市第一商业学校 施智锟    重庆市商务高级技工学校 马倩蓉   重庆市商务高级技工学校 四十三、美发项目(10人) 石  丹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职业高级中学 王  芹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职业高级中学 周  敏    重庆五一高级技工学校 彭  睿    重庆五一高级技工学校 沈文青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职业高级中学 赖惠怡    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 许  乐    石家庄市常青树形象设计有限公司 周星琪    南京集红堂彩妆职业培训学校 张  佩    浙江省宁波市甬江职业高级中学 李维维    邢台技师学院 四十四、餐厅服务项目(6人) 吴佳妮    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陈亦凡    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刘  谦    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 徐翎榕    杭州第一技师学院 余佳倩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 胡丹妮    杭州第一技师学院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确认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的通知(人社部函〔2016〕27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国务院有关部门(行业组织、集团公司)人事劳动保障工作机构: 为做好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备战工作,经研究确定,在中航工业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65家单位,设立86个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 希望各集训基地认真履行职责,加强沟通配合,切实做好所承担项目集训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和管理,提供必需的保障和支持,为确保我国参赛选手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展示高超技能,取得优异成绩,为祖国争光作出应有的贡献。 附件: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名单             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名单 一、飞机维修项目 中航工业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航工业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二、车身修理项目 上海市杨浦职业技术学校 云南交通技师学院 郑州交通技师学院 三、汽车技术项目 重庆五一高级技工学校 杭州技师学院 南京交通技师学院 四、汽车喷漆项目 杭州技师学院 五、重型车辆维修项目 东风汽车公司高级技工学校 广州市交通技师学院 六、砌筑项目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 七、家具制作项目 邢台技师学院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 八、木工项目 邢台技师学院 重庆市万州高级技工学校 九、电气装置项目 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 淄博市技师学院 十、精细木工项目 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 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 十一、园艺项目 安徽润一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十二、抹灰与隔墙系统项目 浙江建设技师学院 烟台城乡建设学校 十三、管道与制暖项目 重庆五一高级技工学校 安吉县技工学校 十四、制冷与空调项目 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 十五、瓷砖贴面项目 烟台城乡建设学校 浙江建设技师学院 十六、数控铣项目 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 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 成都市技师学院 十七、数控车项目 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 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 黑龙江技师学院 十八、建筑金属构造项目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新疆安装高级技工学校 十九、电子技术项目 广东省技师学院 重庆机械电子高级技工学校 二十、工业控制项目 铁岭技师学院 山东工业技师学院 二十一、工业机械装调项目 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 广东省技师学院 二十二、制造团队挑战赛项目 中航工业空空导弹研究院 二十三、CAD机械设计项目 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 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 二十四、机电一体化项目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附属高级技术学校 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人才开发院 二十五、移动机器人项目 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 南京技师学院 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 二十六、塑料模具工程项目 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 宁波技师学院 二十七、综合机械与自动化项目 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 二十八、原型制作项目 广州市技师学院 辽宁丰田金杯技师学院 二十九、焊接项目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三十、信息网络布线项目 天津市电子信息高级技术学校 三十一、网络系统管理项目 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 三十二、商务软件解决方案项目 邢台技师学院 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 三十三、印刷媒体技术项目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 江西印刷高级技工学校 三十四、网站设计项目 上海信息技术学校 三十五、时装技术项目 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 广州市白云工商技师学院 三十六、花艺项目 上海市城市建设工程学校(上海市园林学校) 湖北省园林工程技术学校 三十七、平面设计技术项目 深圳技师学院 三十八、珠宝加工项目 广州南华工贸技工学校 深圳技师学院 三十九、烘焙项目 王森国际咖啡西点西餐学院 重庆市商务高级技工学校 东莞市技师学院 四十、美容项目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南京集红堂彩妆职业培训学校 四十一、糖艺/西点制作项目 王森国际咖啡西点西餐学院 北京轻工技师学院 四十二、烹饪项目 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 宁波市鄞州区古林职业高级中学 四十三、美发项目 重庆五一高级技工学校 杭州运河技工学校 四十四、餐厅服务项目 上海市南湖职业学校 杭州第一技师学院 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     ...

1 2 下一页